唏噓五國城
在雙鴨山辦完正事后,我便去了四百里外的依蘭縣五國城,想領略一下這個當年讓北宋亡國蒙羞、徽欽二帝吃苦受罪的苦寒之地。
五國城是女真族五個部落的頭城,坐落在山水環(huán)抱的依蘭縣城西北側松花江畔。當我尋尋覓覓登上高高的松花江大堤時,盡管只是初冬時節(jié),但強勁的寒風卻凜冽刺骨,吹得我無法立足,只好匆匆走下堤來,到長長的畫廊瀏覽。
畫廊里的浮雕空靈而生動,再現(xiàn)了當年宋金交戰(zhàn)、被俘押解、朝拜金主、耕田自給等歷史情境,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憑吊詩詞亦鐫刻于此。待到走進飛檐翹角、古香古色的五國城門樓之內,其蕭殺凄涼更讓人不寒而栗!萋萋荒草在寒風中顫抖著,棵棵枯樹在寒風中搖晃著,兩條高高的土埂上,殘存著兩排“坐井觀天”的地窨子。想當年,穿慣了綾羅綢緞、霓裳羽衣的公主嬪妃們,享慣了紅爐暖榻、羊羔美酒的皇子貴胄們,怎么抵得住這里滴水成冰的徹骨寒冷?這兩排當?shù)叵让癜l(fā)明的半地下建筑——地窨子,的確發(fā)揮了舉足輕重的御寒作用。
大院中,徽欽二帝的雕像形神兼?zhèn)?、栩栩如生。他們遙望著數(shù)千里外的東京汴梁,眼神焦灼無奈,曾經那汴河兩岸的繁華喧鬧,曾經那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,都到哪里去了呢?遠在江南的趙構能發(fā)兵來搭救嗎?在一座小山上,徽宗趙佶用他從前自鳴得意的瘦金體書法歪歪斜斜地寫了一首小詩:
徹夜西風撼破扉,
蕭條孤館一燈微。
家山回首三千里,
目斷天南無雁飛。
從字面上看,當時的宋徽宗應該是悔恨交加、痛心疾首的。昔日萬邦朝賀、舉世繁華的汴京,金鑾殿上那萬人景仰、山呼萬歲的情景,與眼下被俘受辱、蝸居地窨、窮困潦倒別之天壤,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?身為一國之君,不思治國安邦國計民生,卻沉迷于書法繪畫賞石煉丹,窮奢極欲,金兵鐵騎勢如破竹地打過來時,又把江山社稷禪讓給兒子趙桓,自己臨危脫逃!
傾巢之下焉有完卵。金人血洗汴京、掠盡金銀財寶后,把皇室宮廷男男女女驅逐著押解著,大批趕往北國。風雪交加荒原漫漫,俘虜們饑寒交迫忍辱挨鞭,死傷過半,活著來到這冰凍三尺的荒山野嶺者,還要躬耕田畝、養(yǎng)蠶紡紗、捕魚捉蝦、自給自足。這群四體不勤、五谷不分的皇室貴胄公主嬪妃,當年是怎樣慢慢適應這等窮苦生活的?其中的酸甜苦辣,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說得清楚吧。
當然,再貧困、再難熬的生活,只要默默承受頑強堅持,也能咬牙生存下去,可是,老天對徽欽二帝的懲罰還在升級加碼,關于他們的死,歷史上有不同記載,有一種說法是:徽宗趙佶派人出關送求救信,守將識破后,當面指責并失手刺死了他,還將尸身剝骨烹油!而欽宗趙桓,被逼迫著參加跨國馬球賽時,不慎被驚馬顛下來,霎時間被馳騁的亂馬踏成肉餅!
從帝王之尊到階下之囚再到橫死異鄉(xiāng),兩位皇帝悲慘的結局令人唏噓,但是,細想起來,究竟怪誰呢?金人的野蠻侵略?還是徽宗的奢靡誤國?留給我們的,是無盡的嘆息和思索。
■ 謝玉純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引來“源頭活水” 激發(fā)澎湃動能 02-19
-
22024年宿州市進出口總值65.6億元 02-14
-
3向“新”出發(fā) 以“質”致遠 02-13
-
4202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.2% 02-13
-
5
-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