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州市打造“三源共治”社會治理新格局
拂曉新聞網--拂曉報訊(記者 付雪芹)記者從市委政法委獲悉,今年初,在市委統(tǒng)一部署下,市委政法委充分發(fā)揮牽頭抓總、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的職能作用,針對一審民事案件、非警務類警情、初信初訪數量居高不下的情況,整合資源要素,實行全周期管理,探索一體推進訴源、警源、訪源“三源共治”,從源頭上減少訴的形成、案的衍生、訪的產生,創(chuàng)新打造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宿州樣本。
完善工作體系,構建“三源共治”格局。印發(fā)《推進訴源警源訪源“三源共治”實施方案》《“三源共治”工作指引》,召開動員部署會,成立工作專班,強化督導調度,全面推進“三源共治”工作。市、縣兩級黨委政法委加強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,橫向部門聯(lián)動,縱向層級過篩,對法院、公安、信訪部門甄別報送的“三源”矛盾糾紛,梳理登記匯總,及時指派至基層治理單位或行業(yè)主管部門調解、化解。依托基層治理單位和行業(yè)主管部門抓調處。對“三源”矛盾糾紛的調處、化解,在夯實法院、公安、信訪部門責任的同時,通過完善機制,充分調動和發(fā)揮基層治理單位和行業(yè)主管部門的作用,推動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行業(yè)調解委員會參與,凝聚多元解紛工作合力,形成共建共治、共享共融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。依托基層網格員抓前端。注重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,推深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,1.6萬名網格員積極開展日常巡查走訪,認真履行排查、調處、上報矛盾糾紛的職責,做到抓早、抓小、抓苗頭,切實將群眾訴求解決在網格內,讓群眾“不出門”也能反映解決訴求,實現網格“辦小事、報大事”與部門“解難事、辦實事”的有機結合。
堅持系統(tǒng)思維,增強“三源共治”效能。明晰“一路徑”辦理。突出適宜調解的一審民事糾紛、重復糾紛類警情、群眾評價不滿意及辦結不息訪的初信初訪事項,明確流轉事項和流轉程序,實行全鏈條閉環(huán)管理,推動形成“調解成功—司法確認”和“調解不成功—訴訟指導—風險評估—教育疏導”的雙重解紛機制。通過“一平臺”受理。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,為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街道和行業(yè)主管部門創(chuàng)建線上登錄賬號,實現一平臺接收、多元化調處、全鏈條解決,確保矛盾糾紛網上流轉順暢,信息數據互通共享。市、縣兩級黨委政法委對指派調解的矛盾糾紛,實行倒計時提醒、逐級催辦、全程跟蹤,壓緊壓實工作責任。推行“一攬子”解決。充分發(fā)揮綜治中心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,縣級綜治中心配備調解功能室,入駐調解力量,無縫對接調解指派的矛盾糾紛;鎮(zhèn)街綜治中心進一步整合公安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法庭、信訪辦等資源力量入駐辦公,充分利用好8296名人民調解員和1984名鄉(xiāng)賢“五老”等基層力量,發(fā)揮各自優(yōu)勢,聯(lián)動化解重大疑難糾紛。
健全工作機制,強化制度責任保障。建立甄別會商機制。市、縣兩級人民法院、公安機關、信訪部門成立工作專班,對需要流轉的矛盾糾紛進行甄別分析,有針對性地指派調解。建立督查通報機制。市委政法委對指派的各類事項進行督辦,跟蹤督促辦結;對交辦事件的辦理情況定期分析匯總。建立考核獎懲機制。將“三源共治”工作納入年度平安建設考評關鍵指標,并建立健全問責機制,對責任和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的,市委政法委組織逐案復盤,按照相關規(guī)定進行約談、掛牌督辦、依法依紀處理。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(fā)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宿州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蹄疾步穩(wěn) 12-25
-
21-11月全市進出口總值58.5億元 12-24
-
3王啟榮調研醫(yī)療衛(wèi)生項目建設工作 12-24
-
4元旦、春節(jié)期間宿州再拎“惠民菜籃子” 12-23
-
5
-
6中國國際商會宿州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召開 12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