蘿卜干帖
秦桑
難得這么好的陽光,坐在陽臺白亮的光線里,看書,喝茶,就著朋友剛送來的蘿卜干。蘿卜干咸淡剛剛適口,嚼在嘴里咯吱咯吱響,脆爽,又不失一點韌勁,舌尖上彌漫著一股清香。吃一根蘿卜干,喝幾口滾熱的紅茶,再讀幾頁紙上的文字,覺得日子真是舒坦。
汪曾祺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喝清茶,嚼咸支卜,看周作人的文章,很配稱?!敝Р肥巧虾5牧闶?,用蘿卜絲或者蘿卜條腌制的,說白了也就算蘿卜干,像我現(xiàn)在這樣,用它就茶,的確“很配稱”。周作人的文章散淡清逸,用來佐茶與蘿卜干,很搭。當然,我今天看的不是周作人,是張岱的《陶庵夢憶》,還有沈復的《浮生六記》。隨手翻翻他們的文字,看落魄后的張岱怎么回憶當年的花月風流鮮衣怒馬,看沈復如何帶著他的齙牙小表姐在窮厄中詩酒流連,那些亦駢亦散的文字閑閑淡淡,字里行間是明清小品文特有的典雅雋永,與口中的蘿卜干一樣回味無窮,我認為更“配稱”。
鄙鄉(xiāng)皖北,蘿卜干幾乎家家會做,人人愛吃。將蘿卜豎刀破開,切六瓣或者八瓣成條狀,放在陽光下曬幾個日頭,待它們皺縮著小船一樣兩頭微翹起來,再用鹽和五香粉、辣椒粉等腌制封存,儲藏些時日就可以吃了。我喜歡用青蘿卜來腌,腌出來蘿卜肉色如陳年宣紙,皮還保持著新鮮的翠綠,切成丁用芝麻香油拌一拌,佐白粥極佳。當年形容學徒辛苦,說要“吃三年蘿卜干飯”;現(xiàn)在油水太豐,偶爾用它下一碗粥或者米飯,還真覺得清爽宜人。
北宋那個“梅妻鶴子”的林逋,其后人中有秀才叫林洪的,寫過一本有名的可以說是菜譜的書,叫《山家清供》,里面記述了許多蘿卜的吃法,比如“驪塘羹”,就是青菜蘿卜絲湯;比如“玉糝羹”,就是把蘿卜捶爛,和碎米糝一起煮粥;再比如“沆瀣漿”,就是用甘蔗丁和白蘿卜丁煮的醒酒湯……在他筆下,這些蘿卜菜肴不僅有極美的名字,還被描述成“醍醐甘露未及于此”的美味。我很奇怪,他記述的種種吃法里,怎么沒有蘿卜干呢?難道當時人們還不會腌制?如果有一盤脆爽清香的蘿卜干,林洪就著山林的陽光,在汩汩溪流和啁啁鳥鳴里佐一杯茶,該有多幸福?
蘿卜干非但好吃,又可長期儲存和保鮮,這種制作方法源于何時,還真沒人能說得太清楚。曾在杭州買過兩瓶蕭山蘿卜干,家人都不甚喜食,謂之太甜,大概是南人嗜糖,腌制方法與我們不同。后來才知道,蕭山蘿卜干還是蘿卜干中的名品,蕭山多產(chǎn)“一刀種”蘿卜,其名得于蘿卜長度與菜刀相若,腌出來的蘿卜干色澤金黃,甜咸開胃,聲名甚廣。但我們那被家鄉(xiāng)水滋養(yǎng)的味蕾,還是更喜歡故鄉(xiāng)的味道。
坐在光線白亮的陽臺里,咯吱咯吱地嚼著咸蘿卜干,漸漸口渴思飲,茶不知不覺就喝多了,一杯一杯復一杯,喝得細汗微微,周身通透?!短这謮魬洝冯S手翻著,書頁中現(xiàn)出一張彩箋來,是六歲的小外甥女送的她折紙用的花箋,很好看,蔚綠的底子上閃爍著玻璃光澤。我嚼著嘴里的蘿卜干,擺弄著這張工藝品一樣的小紙,忽然想起五代楊凝式的《韭花帖》來。那天楊午睡醒來,腹中正饑,恰好有朋友送來韭花醬。韭花醬與他剛煮的羊肉非?!芭浞Q”,他用醬佐肉,吃得滿心歡悅。醬足肉飽后,遂持筆展紙,給友人寫下一封感謝信。因為筆墨非常,他那幾句家常話,無意間成就了書法史上的名帖——《韭花帖》。我不是書法家,但面對這張美麗的綠箋,也想附庸一下古人風雅,就用它給友人寫封信,感謝她的蘿卜干吧,名曰《蘿卜干帖》。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轉(zhuǎn)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“智慧城市”托起美好生活 12-24
-
2
-
3元旦、春節(jié)期間宿州再拎“惠民菜籃子” 12-23
-
4
-
5中國國際商會宿州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召開 12-20
-
6市政府征求2025年市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意見建議 12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