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 籠
熏籠,一種古人冬日取暖的器具。
熏籠起于何時?不得而知,但最早在《說文解字》的注釋中就曾出現(xiàn)過;似乎時代已然久遠,而且一直延續(xù)至今;據(jù)說現(xiàn)在的湖南鄉(xiāng)下,偏僻鄉(xiāng)村中,還有人在用。
南北朝時期,熏籠直接被呼為“竹火籠”,不僅明了其用途,同時也明確了熏籠制作的材質(zhì)——竹制。
有詩為證。南北朝時期,范靜妻沈氏寫有一首詩《詠五彩竹火籠》,其詩曰:“可憐潤霜質(zhì),纖剖復(fù)毫分??椬骰仫L縷,制為縈綺文。含芳出珠被,耀彩接湘裙。徒嗟今麗飾,豈念昔凌云?!?/p>
前四句寫出了熏籠制作的方法:把竹子分剖成細細的篾條,利用竹編工藝加以編制,還要編出精美的花紋;后四句則寫出了其用途:取暖或者熏香。
的確,熏籠的主要用途,就是兩個方面:一是取暖,二是熏香。
熏籠款式有大有小,形狀有方有圓;但不管怎樣,熏籠用作取暖時,都是將炭火盆置于熏籠之下。之所以如此,大概是在炭火燃燒時,罩在炭火盆上的熏籠,可以起到一種隔熱的作用,不至于人靠近時,被炭火炙烤;同時,或許還能稀釋、散發(fā)一部分可能有的煙氣,讓本是濃烈的炭煙,散逸開來,變得絲絲縷縷,如夢如幻。
熏籠適用于旅店,更適用于家庭。旅店所用熏籠,往往比較大,通常店主以之用來烘烤被子;而家庭所用熏籠,則比較小,大多也做得精致,甚至華麗(五彩),可以置于床頭,或者桌案上。
《紅樓夢》第51回:“晴雯、麝月皆卸罷殘妝,脫換過裙襖。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?!薄皣币辉~,用得準確、大好,最恰當?shù)乇憩F(xiàn)出了熏籠的風雅之處。
深冬天氣,室外天寒地凍,甚至于冰天雪地;室內(nèi)生一盆火,盆火上罩一熏籠,全家人圍籠而坐,享受著室內(nèi)溫暖如春的美好。可以聊天,可以做一些細致的活兒,讀書人甚至可以圍籠就讀,在寒冬里,讀出一番夏日竹林蔥蘢的景象。很多時候,熏籠上還可以覆蓋一層被子,一家人圍籠而坐,把雙手或者雙腳,放于被下取暖,那種舒服勁,真是難可言說。
因為熏籠使用極其普遍,所以熏籠就很是入得詩人的眼目。
南朝詩人謝朓就寫有一首《詠竹火籠》的詩:“庭雪亂如花,井冰粲如玉。因炎入貂袖,懷溫奉芳褥?!?/p>
這是怎樣的一只精致的熏籠???可以放進“貂袖”中,可以放到“芳褥”下;或行或臥,皆得其便,皆獲其暖。暖身又暖心,詩人于一只小小熏籠中,別生一份風雅。
熏籠可以用作熏香。這種熏香方式,往往是與取暖同時進行的,大多是將香料置于炭火中,一邊取暖一邊燃燒香料——熏衣、熏被;或者,就只是讓室內(nèi)香氣繚繞,幽香彌漫,得一份生命雅趣。此種熏香行為,更是昭昭于古人詩句中,如:唐代元稹《白衣裳》之“藕絲衫子柳花裙,空著沉香慢火熏”、宋代晏幾道《訴衷情》之“御紗新制石榴裙,沉香慢火熏”等等,難可例舉。
熏籠不僅入得詩,還入得畫。
明末人物畫大家陳老蓮,就畫有一幅《斜倚熏籠圖》:一美人寂寞地依靠在一只熏籠上,蓋一條被子,半坐半臥,抬頭,正逗鸚鵡學舌來解悶。在古代文人的筆下,某一事物,一旦與美女“結(jié)合”,就常常賦予一份寂寞的愁緒,連這給人溫暖的熏籠,也不例外。恰如白居易的那首《后宮詞》:“淚濕羅巾夢不成,夜深前殿按歌聲。紅顏未老恩先斷,斜倚熏籠坐到明?!?/p>
有人說陳老蓮的《斜倚熏籠圖》正是用繪畫形式,演繹了白居易《后宮詞》的內(nèi)涵。這或許是對的,但我更認為他們只是“異曲同工”而已,實則都是在表達一種“類”的東西:通過一只熏籠,來抒發(fā)一份幽思、寂寞的情懷。而對于詩人或者畫家來說,這實在也是一份生命的風雅。
■ 鐘讀花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(guān)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(yīng)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“云都”之光照亮木上“繁花” 12-16
-
2
-
3
-
4
-
5增強“含智量” 提升“含金量” 11-27
-
6宿州市重點項目建設(shè)跑出“加速度” 11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