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爪峪
宿州北部多山,甚至山脈綿延。在山脈與山脈之間,多有山谷溝峪,大多籍籍無名,默默無聞。龍爪峪就是這樣一處平淡無奇的隱世秘境。從符離大道折小路向西北,一邊是沃野良田,一邊是低矮山丘,轉(zhuǎn)幾個彎,就到了峪口。取道上行,緩緩的坡度,依次穿過古杏林、木瓜園、板栗園、桃園、山楂園、核桃園,季節(jié)已是仲秋,桃李不聞芬芳,核桃卻如青杏,山楂果已紅,簇擁在枝頭,可以想見的味酢而澀。陽光灼灼,板栗在枝頭炸裂,掉落塵泥,棗紅色的果實,個個飽滿、清甜。
緩坡的盡頭,山徑傾斜向上。一面是幽幽的溪澗,一面就是龍鱗坡。長長的澗谷不深,卻不見底,一直沖到峪口。其中樹木密密匝匝,風都走不進,不時傳來幾聲鳥鳴。澗邊構(gòu)樹長成一片林,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構(gòu)樹,下面是整齊的光光的樹干,像農(nóng)人卷起褲腳露著的泥腿,樹冠葡萄藤架一樣互相纏繞。有人考證,在明清兩代的志書中,溝峪之“溝” 為“構(gòu)”,據(jù)此推測或于其時峪內(nèi)遍地生長構(gòu)樹有關。
龍鱗坡遍布大塊大塊的石片,平滑整齊,錯落有致,是不是脫落的龍鱗掉落在山坡之上?坡上生長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樹,有的雖然矮小,卻不敢妄估年齡,不知他們已經(jīng)櫛風沐雨多少個春秋。山徑狹窄,有路的形狀。也許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就有了路。腳下都是碎石,碎石邊上是茅草,茅草和碎石一樣凌亂,而狗尾巴草長成一片風景。蜻蜓在穿梭飛翔,各色蝴蝶悠閑飛舞,時而在叢生的野艾上蹁躚,艾味濃郁。山徑不時長出小小的野棗樹,身姿堅韌,枝干堅硬。一棵棵小樹,已經(jīng)結(jié)實,小小的棗子,碧綠碧綠的,有一二紅了,果核很大,就剩下果皮,果肉不多,本來就少汁液,更加干澀,細細咀嚼,有特殊酸味。就在山徑拐角處,幾株小樹驚艷,它們?nèi)齼蓛烧驹诘琅?,立足亂石間,把一枝紅果努力伸向山徑。枝形很美!果實呈卵球形,形似荔枝,有的青澀,有的桔紅,味甜多汁。原來這是柘樹!柘樹枝長而堅,宜作弓。漢應邵在《風俗通》記述:“柘材為弓,彈而放快?!?/p>
漸行登高,景色便一層層地出現(xiàn),一會兒青山隱隱,一會兒祥云朵朵,秋蟬叫得斷斷續(xù)續(xù),喜鵲叫聲喳喳。山徑雖不長,行人也吁吁。如果你愿意,不妨低頭挑選幾塊心儀的小山石。這些普通的石塊,卻是原生態(tài),雖然小,也有規(guī)有矩,自然成型。置于案頭,可把玩焉!
走過一個長長的山肩,就到了山頂。山以奇為美,因峰冠雄。沒有眾鳥高飛,也沒有閑去的孤云,此刻也許你會有巨大的失望!不要失望!山不高,也有一覽無余之感,平原田疇、整齊稻田,村莊紅紅的房頂,碧波盈盈的水庫,盡收眼底。因為無峰,平坦如砥,山頂更像一條山脊梁,沒有層巒,沒有疊嶂,沒有陡峭,如履平地,山風一樣自由。山頂沒有樹木,巨大的石塊似隨意擺放,黃荊長滿山坡。黃荊開花了,隨風搖曳,蜜蜂嗡嗡,應該是在忙碌采蜜。天空之上,一只山鷹和幾只鳥,像在嬉戲,又像在追逐。
站在山頂,三條山脊延伸向三個方向,一支向南,一支向東,一支向西,支支形似龍爪,凹凸自然,剛勁有力,甚至可以想象到爪尖的鋒利,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龍爪吧!詩人說:沒有比人更高的山,沒有比腳更長的路。山無語,是對還是錯?只有站得高,才能看得遠;只有站得高,才能看得清,不被浮云遮望眼。
向西邊的山脊,一步步走下去,人就淹沒在黃荊花叢中。山體像被傾覆,石塊一塊壓著一塊,一層摞著一層,有的薄如刀,有的厚如磐。風化的石片,俯拾皆是,上有苔痕,無法想象它們最初的模樣。人是渺小的,比山小,比釀蜜的蜜蜂小,比搖曳的黃荊小。
返回的路上,見到了更多的蝴蝶,它們會讓行人短暫忽略蜿蜒,忘記曲折。就在來時路側(cè),有一片古柏林,林上有大裂泉,林中有月牙泉。很遺憾的是,大裂泉不聞淙淙,池水也干涸。等秋再深一些,我還會再來。春暖花開我沒有來,錯過了香甜的桃杏,一定不能錯過龍爪峪多彩的秋色,那時想必層林盡染,更期待有溪水潺潺!
■ 非鴻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
-
3
-
4宿州市28家企業(yè)參加廣交會 10-16
-
5前8個月宿州市進出口總值40.4億元 09-29
-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