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的盛宴
與母親去村北的地里拔花生。揪住秧子,使勁一拔,一墩花生便破土而出,一大嘟嚕,白生生的,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。但常有一?;騼闪?,只剩下小半個殼,空蕩蕩地墜在秧下。母親說,是喜鵲啄的。
聽見“喳喳”聲,抬眼望去,兩只喜鵲正站在不遠處的樹上,沖著我們一個勁叫。它們似乎不是在為偷吃而向我和母親道歉,而是炫耀,炫耀它們在這個秋天里,整個田野都是它們的糧倉。
它們是有理由炫耀的。對它們來說,秋天是一場漫長的盛宴。田野為它們提供了豐盛的自助餐。糧食、蟲子,還有草籽兒,應有盡有。酸棗、柿子、葵花籽……更是它們飯后的零食。這足以保障它們優(yōu)哉游哉地生活。
和喜鵲不同,麻雀最喜歡的是谷子和高粱。母親今年種了谷子,入了秋,在田地中央豎起木棒,披上我不穿的舊衣服,再圍著谷地,扯上一圈泛光的彩色塑料布條。但好像也沒大有啥用,我去地里時,一群麻雀呼啦啦飛起,有一只竟然很快折返回來,落在一株谷穗上,仰著小腦袋看我,并不害怕。也許在它心里,大地上的一切,在秋天都應該共享。
不只是鳥,野地的小獸們在秋天也大飽口福。譬如野兔,在秋天,你找不到一只瘦巴巴的野兔,都肥嘟嘟的。但這身形一點兒也不影響它們奔跑的速度,箭一樣,一會兒射向這,一會兒射向那。
野兔吃花生、啃地瓜,但最愛的是胡蘿卜。水洼旁或地頭上,有人會種一些白菜和蘿卜,這里便成了野兔最愛來的地方。我在菜地旁,曾看到一只野兔慢條斯理地啃一只蘿卜的底部,那種氣定神閑的樣子,就像是蘿卜是它種下的,在這個秋日,它只不過是在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而已。
在野地,我還曾見過一只刺猬,棲身于南瓜內(nèi)——南瓜被它掏出了一個洞,吃一口,歇一會兒,再吃一口,再歇一會兒,實在是悠閑。那么大的一個圓滾滾的南瓜,估計它能一直吃到冬天到來。這些南瓜是農(nóng)人種在地堰上的,埋下幾粒種子后,就由它們自己生長了,有時農(nóng)人自己忘了,南瓜就被遺忘在田野,成為小動物們的美食。
秋日的田野,也是村里孩子們的美食園地。小時候,在秋天,我和小伙伴們常去野地割豬草,到了田野,鐮刀和草筐扔在一邊,生起火來,烤花生、玉米或大豆。用兩塊石頭撐起一片青瓦——是從村里帶來的那種老式的青瓦,將大豆、玉米、去殼的花生放在瓦上。用曬干的花生秧或枯萎的野草當柴火。有時,也逮了螞蚱來烤。常常因為貪玩,忘了翻動瓦片上的食物,都烤得黑乎乎的。但這也不要緊啊,吃起來照樣香香的。清風白云、鳥語花香,都是佐料,能不香么。
有一次在燒烤時,我和小伙伴們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田鼠洞,一時興起,便用鐮刀挖掘。鼠洞建造精致,大洞套著小洞,有隔間,看起來像是客廳、臥室,最大的一間,是糧倉,儲藏了滿滿的花生。我們很驚喜,把花生都撿了出來,一人一堆,分了。從田鼠那里搶回被它們偷去的糧食,我們都挺有自豪感。
那年冬天,有天晚上入睡前,莫名地想起被我們掠走庫藏的那一家田鼠,它們在后來的日子里,有沒有重建家園,有沒有儲存夠充足的糧食來熬過漫漫寒冬?我不知道,這是個謎。那片野地知曉一切,但它對我守口如瓶。
■ 曹春雷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
-
3
-
4宿州市28家企業(yè)參加廣交會 10-16
-
5前8個月宿州市進出口總值40.4億元 09-29
-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