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婆的“氛圍秀”
外婆是個很普通的人,雖然識字,卻并非飽讀詩書,她大概根本不知道“氛圍”這個詞。對于網(wǎng)絡(luò)時代的各種“秀”,她更是一無所知。但在我的記憶中,她卻是一個擅長制造“氛圍秀”的“美學達人”。
外婆的院子里有一棵很老的棗樹,每年都會結(jié)很多紅棗。大棗成熟的時候,外婆會召集全家齊聚棗樹下,來一次氛圍感拉得滿滿的“品棗會”。微風清涼怡人,天空澄澈無比,幾朵云悠悠閑閑地飄著。那樣的氛圍,我至今想起來仍覺得心情明朗。
小院已經(jīng)被外婆收拾得一塵不染,東墻根的花花草草生機勃勃,西墻根的瓜瓜果果結(jié)得嘟嘟嚕嚕。外婆打開小舅新買的收音機,里面正播著那個年代的流行歌:“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……”“品棗會”的氛圍,被外婆營造得美好又溫馨。
外婆早已在院子里擺上方桌,桌上放幾只漂亮的白瓷盤。大舅、大姨、母親跟外婆一起用竹竿打棗,大棗撲簌簌落了一層,大家七手八腳撿起來。小姨把大棗洗凈,裝入白瓷盤,擺在桌子上。小舅搬出凳子,招呼大家坐下吃棗。我們這些孩子在院子里吃著、笑著、鬧著,表兄弟姐妹聚齊了有十幾個,簡直跟猴子下山一樣熱鬧。表弟還攀到棗樹上,學著孫猴子沖我們做鬼臉:“看俺老孫厲害不?”外婆半嗔半喜:“快下來,有你的棗兒吃!”
大人們坐在院子里一邊吃棗一邊聊天,孩子們一刻不閑地鬧騰。外婆坐在老屋的屋檐下,笑瞇瞇地看著這兒孫滿堂。忽然,她“嘎嘣”一下咬了一口大棗,大聲說:“今年的大棗,真甜啊!”我們紛紛回應(yīng):“是啊,太甜了!”清風陣陣吹來,院子里彌漫著各種美好的味道,有棗的甜,花的香,有我們的歡聲笑語。
一個下午的時間,一家人在外婆營造的美好氛圍中幸福著,快樂著。傍晚散去的時候,仍覺意猶未盡。眾人走后,院子里只留下我和外婆兩個人。那時我是外婆的忠實陪伴者,她是我的忠實守護者。外婆哼著歌,收拾著院子里的東西,我看到她嘴角的笑容,一漾一漾的。
外婆這個人是懂生活美學和生活藝術(shù)的,她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很多營造氣氛的方法。她的那些“氛圍秀”,我每每跟親人們談起都如數(shù)家珍。
我過生日的時候,外婆會給我搟長壽面。她搟的長壽面細細長長,每次吃的時候,她都會用筷子把面條挑起來,挑成一道長長的“瀑布”,然后興奮地問我:“長壽面,長不長?”我說:“長!吃了長壽面我能活一百歲!”我吃面的時候,外婆和外公為我唱歡樂的歌,雖跑調(diào)卻十分有趣。下雨的時候,外婆把屋門打開,我們倆坐在屋內(nèi),隔著雨霧看外面的世界。雨的潮氣和涼氣撲進屋子,外面的草木一片迷離。外婆說:“花花草草被雨洗一洗,更好看了?!敝钡浇裉?,我依舊喜歡雨天的氛圍,雖然外婆已經(jīng)永遠離開我。雨天里仿佛藏著外婆留下的一串詩意密碼,總能讓我心中泛起絲絲溫情。外婆不懂什么叫“詩意”,但她確乎天生有顆詩人的心。
外婆的“氛圍秀”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,多年后,我的母親每年收獲季節(jié)都會準備一桌豐收宴,而我會在重要的日子炮制“燭光晚餐”。我們延續(xù)著外婆的“氛圍秀”,讓簡單的生活有了美的元素,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明媚生動。
清代學者張潮說:“樓上看山,城頭看雪,燈前看月,舟中看霞,月下看美人,另是一番情境?!?氛圍秀,本身就是一種生活藝術(shù)。
■ 馬亞偉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(guān)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(yīng)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
-
3
-
4小社區(qū) 大家庭 共幸福 08-12
-
5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題調(diào)度會召開 08-12
-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