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垛上的黃月亮
過麥只是三五晌,三春不趕一秋忙。中秋,正在搶收的節(jié)骨眼上。農(nóng)活再忙,也是要抽空兒過節(jié)的。主婦們騰出收秋的手,鄭重其事地迎月亮:打月餅,買蔬果,割肉包餃子,架起油鍋炸果子……
一年里最累也最舒心的日子,就在此時。忙也忙得快樂,因為豐收的年景已然攥在了手里;樂也樂得充實,因為有一種成就感墊底兒。
中秋節(jié),就是豐收節(jié)。
在北方,秋收的重頭戲是收玉米。玉米是大莊稼,“大”,不僅僅指其體格和收成,還暗示著收玉米的工作量。想想吧,那尺把長的玉米棒子,從地里到家里,再到房頂玉米圈,不可能像跳蚤那樣,一蹦多高,碰巧又落到你家房頂上。你得一棵一棵刨倒稈子,一穗一穗掰下棒子,一堆一堆搬弄上車,一趟一趟運回家去,在院里院外壘成山一樣的玉米垛。然后,靠雙手,一棒一棒撕扯下玉米衣,剝出光溜溜的玉米棒。一座玉米山,要蠶食般啃掉——中秋夜,如紗如綾的月色下,一家人圍著玉米垛剝玉米,是多年來縈回在腦子里的記憶?!班А病保@是扯下玉米皮;“啪—哧”,這是掰下玉米軸。單調(diào)、重復(fù),深夜不絕,盛大的月光浸著,水一般浮漾。
我家供月的小桌子,常常安在院里的玉米堆上。沒空地兒啊,三四畝地的棒子掰回來,全堆在院里了。玉米高幾尺,手可摘星辰。說實話,星辰夠不著,但一伸手,可碰到半空的梨枝,這是真的。這讓我們感覺,月亮那么親近,它是院里的玉米垛給支起來的。爬上玉米垛,乍起胳臂,就能蹭到月亮的圓圓邊兒。
供桌支好,娘擺好月餅、蘋果、葡萄、梨,先給月亮品嘗;奶奶,搬了她的大蒲團,放在桌邊,雙手合十跪下去。
弟弟顧不得在玉米垛上打跟頭了,妹妹扯下粘在嘴邊的玉米須“胡子”,我支棱起耳朵聽奶奶的低語。其實我們?nèi)康男乃?,不外那個圓圓的盤子。為了那些好吃的,我們晚飯都沒好好吃。
奶奶在感謝月亮婆婆,感謝她一年十二個月,盡心照看一家人的平安,看護圈里的牲畜、田里的莊稼、山坡上的果木……
這就有點神秘了。奶奶的心里,住著她自己的月亮哩。那是一位年紀(jì)比她還大的、富有神性的老女人啦!老女人用千絲萬縷的光芒,愛撫著世上的一切,慈悲得就像千手觀音。
我們的月亮是什么?是一盈一虧、亮了漸漸暗、黑了漸漸明的詠嘆與敘事;中秋月呢,它連帶著舌尖上的歌聲,味蕾的大合唱,生活的贊美詩。
奶奶的月亮是信仰,我們的月亮是享受。
奶奶禱告完畢,那兩個油紙包著的月餅,被分成6份,一人一角。奶奶的那份,照例被她用紙包好,顫巍巍拿回屋。幾天后,那角月餅就又回到了我們手中。
吃完月餅,節(jié)日圓滿,心情圓滿。時候還早,剝玉米。
弟弟繼續(xù)在玉米垛上翻筋斗,妹妹繼續(xù)拿玉米須子當(dāng)胡子、拿玉米垛當(dāng)舞臺唱老戲,我是一邊兒參與他倆的游戲,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剝玉米。三個大人,都在一心一意做活兒。奶奶動作緩慢而細致,娘則出手爽快利落,我爹位置在最左邊,一雙大手,笨而有力。唰啦,啪哧,唰啦,啪哧……玉米棒一個個從他們手中褪掉外皮,變成光溜溜、金黃的玉質(zhì)光棒兒,帶著一團月光的光暈,很快堆起一溜“黃金山”。偷眼看看,我的“玉米山”是多么矮小瘦弱啊!
弟弟妹妹忽然追打著踏上“山頭”,倆人腳丫子陷進去拔不出,山也被踩得七零八落倒塌下去。
奶奶說:二丫二丫,你就不能坐下剝幾棒?你那小手多快!
妹妹此時正薅著弟弟的耳朵,打鬧成一團,哪里聽得進。
漸漸地,夜深了,月上中天。月色變成絲絲縷縷的涼,跟蟲聲交混成一片朦朧。弟弟在玉米垛上小貓一樣起了呼嚕,妹妹在一邊打著哈欠,我手里的棒子時時會停下來,腦袋瓜兒雞啄米般打盹兒。
支撐不住的困意里,一家人,草草收拾上了床;一點也沒有過渡地、一骨碌掉進了黑甜鄉(xiāng)。
在那個清美的中秋夜,清涼的院落里,蟲聲唧唧,梨葉飄落。金黃玉米垛籠著白月光。那月亮的腳丫,挪著,挪著,漸漸就偏了西。再挪,再挪,咕咚一聲,就掉到了玉米垛那邊。
□苦茶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(fù)責(zé)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(guān)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(yīng)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