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條子
回家時去鎮(zhèn)上賣菜,在一拐口見到賣臘條用品的。大大小小的籃子有十多個,還有幾個放在一起的筐。總體上說臘條子都不錯,手藝也還行。籃子中最小的兩只是去掉皮的細臘條編的,上面還有個蓋子,看上去很精巧。家里不用臘條制品好些年了,那以后我?guī)缀鯖]再見過這東西。我問攤主生意怎樣?他說不好。
我十幾歲離家,幾十年來與鄉(xiāng)間一直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臘條與臘條制品是我少年時司空見慣的物件,在塑料制品出現(xiàn)之前的漫長歲月里,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,是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。
春天時,積了一冬的肥得運到地里,人挑時得用筐,車載時得用車簸箕,筐和車簸箕是臘條編的。秋天收玉米、紅芋,往家運時也是車載,車上用的筐大得像張床,也是臘條編的。家里洗菜的籃子,割豬草的簍子,都是臘條的。很難想象要是沒有臘條子,生活會是怎樣一種狀態(tài)。
臘條是常用之物,是村人培植保護的對象。臘條又是清靜之物,身旁容不得雜樹雜物。因此臘條多長在溝邊地頭。一棵臘條長出兩三根條子,多者有五六根樣子,高在一米左右,粗如筷子。也有壯實的,粗如男人的手指。粗臘條用來編大件用品,比如車簸箕、大筐。理想的臘條是根上長三兩根的條子,要是長多了,就得分批采收。成熟的條子割了后,小些的才會接替長起來。臘條的收割時間多在臘月里,我猜想它的名字應與收割時間有關。割臘條非集體行動,誰家需要誰家去割。一件用品保管好了可用好幾年,記憶里,村人從未因臘條的事有過糾紛。在吃、燒都緊張的年頭里,也沒人割臘條子回家燒鍋的。
臘條子韌性強,編筐織箕時繞了多少圈都不掉皮,更不會斷裂。尤以當年成熟、當年割下的更勝一籌。鮮臘條一時沒能編織,過段時間看上去干得像柴禾,但潑上水隔一夜,編織時一樣綿軟,編好一樣耐用。
臘條棵子不開花結果,它們是如何繁衍的呢?少年的記憶里,成年的臘條棵子根部會生出一條根來,在母體尺多遠的地方長出地面,生發(fā)成棵。人們切割與母體聯(lián)結的根后,將其移栽到沒樹沒礙物的地方,讓它們在那兒成長、繁衍。
臘條棵子會老化,明顯的特征就是底盤有十幾二十厘米大,上面是密密的割條時留下的茬口。老化的臘條棵長出來的臘條細而密,難作大用。我們家有個白籃子,是細臘條去掉皮編成的。是父親的手藝。它掛在屋梁上,用報紙蓋著,里面放的是生活中的精細品,如白糖、掛面、少許的點心之類。還有一種叫“貓嘆氣”的籃子,那是個扁圓形的物件,上面有個蓋子,里面放的食物連貓都沒辦法,只能望其嘆息。這些都是老去的臘條棵長出來的細臘條,它們讓人們的生活多了些精彩。
回到家,和父親說起在鎮(zhèn)上見到賣臘條制品的事。我說臘條是上品,手藝也還行,就是買的人不多。父親說他認識那個人,六十好幾了,家里有個臘條園子,鎮(zhèn)上就他家賣臘條制品,他是自種自收自編。父親嘆息道,過時的用品了。過了一會,父親又說,他要是不在了,這個鎮(zhèn)上怕再難有賣臘條制品的了。
在村里的樹行、溝邊隨意走走,我想看看還有沒有臘條了??赡苡信D條的地方我都找遍了,并沒見到一棵。我拿出手機,想在網上搜搜臘條子是否還有另外的名字,想想還是算了,那個名字無論多么響亮,都不如“臘條”更直觀、更親切。
高埂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(fā)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-15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