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石老人的“蟬”
白石老人喜歡畫草蟲,而“蟬”,即是白石老人喜歡畫的草蟲之一。
白石老人小時候,居住星塘老屋,屋前垂柳依依,想來,夏日里,也必定是鳴蟬滿枝,故而,白石老人對于“蟬與柳”的關(guān)系,也就觀察極細(xì),體悟極深。
如此,他的那幅《柳葉雙蟬圖》,也就格外生動、傳神,怡人、感人。
畫面:柳枝兩條,垂垂而下,柳葉暗青色,片片如刀,彰顯著一份倔強(qiáng)的韌性;蟬兩只,一只背朝上,似正翹臀嘶鳴;另一只,則胸朝前,隱隱,被葉片半遮蔽著,暗紅的膚色,仿佛昭示已近垂暮;兩只蟬,俱是綴于柳葉之上,似在相互對視,又似在遙相呼應(yīng);柳枝,有微風(fēng)吹拂之感,生動、靈性,情趣盎然。
這樣的畫面,很容易讓人想到唐代詩人薛濤那首名曰《蟬》的詩歌:“露滌清音遠(yuǎn),風(fēng)吹數(shù)葉齊。聲聲似相接,各在一枝棲。”
露洗柳葉,清新而明亮,清風(fēng)徐來,兩只蟬各棲一枝,聲聲嘶鳴著,彼此呼應(yīng),相接,歌唱著這個美好的夏日。
晚年,白石老人畫蟬,喜歡與楓葉或者紅葉相搭配,如《紅葉鳴蟬圖》《楓葉秋蟬》《楓葉蟬》《秋葉鳴蟬圖》等。
秋蟬,又謂之“寒蟬”。柳永《雨霖鈴》:“寒蟬凄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。都門帳飲無緒……”中的寒蟬,即是“秋蟬”。凄切,意味著秋蟬叫聲悲涼,有一種蕭索、沒落之感,但白石老人在畫中,配之以殷紅的“楓葉”,情境就大為不同了。此類畫,白石老人畫枝干、蟬,大多以墨筆畫出,而楓葉,則是以胭脂洋紅畫出,色彩極其鮮艷、濃烈,渲染出一種熱烈的氣氛,于此,就將“秋蟬”原本的暮氣,掃蕩殆盡。對于白石老人本人來說,或許還寄寓了一種“老驥伏櫪”,或者“夕陽無限好”的情志意味。
事實,或許也確實如此。白石老人有一幅《楓葉秋蟬圖》,其題跋曰:霜葉丹紅花不如八十七歲白石。其中,“老而彌紅”的寓意,可謂夫子自道矣。
在此類畫中,最出名的一幅,當(dāng)屬那幅《秋葉鳴蟬圖》:楓枝三兩,楓葉片片,疏疏,一只蟬趴伏于楓枝上,安靜而祥和。樹枝,是墨筆畫成;楓葉,則是胭脂洋紅畫出,整幅畫面,被片片紅葉渲染出一派熱烈、祥和的氣氛,真是喜慶極了;畫面,另有題跋曰:“祖光鳳霞兒女同寶”。新鳳霞,是白石老人的弟子,此畫,正是新鳳霞與吳祖光新婚時,白石老人贈送的,其中,自是寄托了白石老人對這對新人的祝福,也足見老人對這對夫婦的喜愛。
白石老人畫蟬,是工筆,但也有寫意,所以,其寄寓尤深。
如果單獨看白石老人畫的一些“臥蟬”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“蟬”,可真是安靜,仿佛正在修行,是蟬,也是在“禪”——在白石老人的筆下,一只蟬,是有一定佛性的。
白石老人,畫有一幅《貝葉草蟲圖》,畫面:貝枝三兩,貝葉片片,另有蜻蜓兩只,螳螂一只,蟬一只。蜻蜓,展翅飛翔;螳螂,舉“刀”欲撲;那只蟬,則仿佛正靜臥深思。我們知道,貝葉是貝多樹的樹葉,古代印度人曾經(jīng)用來寫經(jīng),所以,后來也就用貝葉借指佛經(jīng)。很顯然,白石老人這幅畫中,以“貝葉”為背景,其寓意自在矣。
何況,畫面還有白石老人的一首七言律詩的題跋:“漫游東粵行蹤寂,古寺重經(jīng)僧不知。心似閑蛩參人事,細(xì)看貝葉立多時。紅葉題詩圖出嫁,學(xué)書柿葉僅留名。世情看透皆多事,不若禪畫貝葉經(jīng)?!?/p>
貝葉,是經(jīng);畫,是禪畫。
我相信,畫上那只靜臥的蟬,恰如白石老人“細(xì)看貝葉”,正在靜讀一頁頁“貝葉”經(jīng)——它是一只參佛的蟬,此蟬,是蟬,亦是“禪”也。或者,亦可如此說:在白石老人眼中,所有的草蟲,都是有靈性,具佛性的。
白石老人,“蟬”之寓意,可謂深矣。
□路來森
· 版權(quán)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(quán)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。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(fù)責(zé)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(quán)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(guān)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(yīng)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