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時代賦予“讀書”更多意義
今天是第29個“世界讀書日”,你閱讀了嗎?
當下是一個移動互聯(lián)的時代。自從智能手機出現(xiàn)后,手機就幾乎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,也在悄無聲息中開始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,更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的習慣、行為和思想。智能手機除了正常的通訊功能外,更多的用途在于刷朋友圈、刷視頻、購物、支付各種生活費用、看資訊、看小說、查資料……以至于呈現(xiàn)出人們時時處處都在看手機的情形:坐車看、走路看、睡前看、吃飯看、蹲廁所看,甚至于煮飯炒菜要看,陪同孩子寫作業(yè)也要偷偷看……真是達到了“手不離機、人在機在”的境界。
在這個大環(huán)境中,很多人的紙質閱讀變得相對較少,讓讀書取代玩手機是難上加難。我們雖然不提倡“書中自有顏如玉”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的功利性讀書行為,但讀書可以讓人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,提升個人氣質和涵養(yǎng);“書猶藥也,善讀之可以醫(yī)愚”,讀書能讓人耳聰目明,少困頓、明事理;“得意適其適,非愿為世儒”,讀書給人帶來快樂平和的精神世界,擁有高尚的情操。通俗點來講,讀書會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、有情趣、會思考的人。
有人這樣計算:一本書50萬字,一個字合兩字節(jié),一共是100萬字節(jié),也就是1MB,所以1GB容量的手機可以存儲1000本這樣的書。從這個層面講,手機具有天然的優(yōu)勢:占用空間小,節(jié)省空間資源;比紙媒更加便利,攜帶更方便;功能齊全,想看什么都可以搜到;除在特定場合外,使用不受環(huán)境的限制。更為重要的一點,書籍會因人為或自然的原因損壞造成知識的失傳,如果把這些知識“數(shù)字化”,存儲在手機上,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,可以隨時隨地查閱。在保護古籍、傳承知識、傳播知識方面,作為“數(shù)字化”應用載體的手機,與書籍相輔相成,更具優(yōu)勢。
雖然手機有諸多優(yōu)勢,但電子屏幕對視覺的刺激,遠比不過書香對人全身心的熏陶。用手機看方便快捷,省時省力,但沒有閱讀的真實感,就像快餐一樣,好吃但沒什么營養(yǎng)。更因為手機內容多樣,很容易走神,無意間可能就滑向刷視頻、社交等領域去。人沉浸其中,享受淺層次的視覺沖擊,不自覺就把時間白白浪費掉,還常常感嘆:時間都去哪兒了。紙質類圖書真實的厚重讓人無端有一種滿足感。因為這種觸感更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文字魅力?!吧疃乳喿x”,書籍比手機更勝一籌!
其實,書籍與手機,并非“有你無我、你死我活”的零和關系,二者說到底都是知識的載體。通過閱讀,我們可以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,領略前人的智慧和成就,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而有意義。讀書不覺春已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真誠奉勸諸君:少刷手機,多看書!讀好書,讀經(jīng)典書!
■ 曾慶芳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(jīng)營主體48261戶 07-15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